查看: 1897|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霉玉米對禽畜的危害及其防治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16-4-14 13:41:2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玉米是畜禽能量飼料的主要原料,在畜禽日糧中占的比例較高,一般為50%~70%,保管不當很容易發(fā)霉(玉米的儲存主要與溫度、濕度和清潔等條件有關。當儲存玉米發(fā)熱,溫度達到23℃~32℃,濕度在80%~85%以上時,產生的黃曲霉毒素量就高)。畜禽霉玉米中毒主要是畜禽食入了發(fā)霉玉米所產生的黃曲霉毒素所致,各種畜禽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但由于性別、年齡及營養(yǎng)狀況不同,其敏感性也有差別。一般來說,幼年動物比成年動物敏感,雄性動物比雌性動物(懷孕期除外)敏感。

  黃曲霉毒素是黃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產生的有毒代謝產物,其中以黃曲霉毒素的毒性最大,他們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可發(fā)出藍紫色和黃綠色熒光,是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各種霉菌毒素中最穩(wěn)定的一類,其作用的器官主要是肝臟,它對所有動物的肝臟都是原發(fā)性毒,可在肝臟、膽囊、胰腺、尿道以及胃中導致腫瘤和致癌等。

  畜禽霉玉米中毒的病理剖檢

  病禽 家禽食用霉玉米中毒后,肝臟有特殊性損壞。剖檢可見病死禽肝臟腫大,色淡呈蒼白色,有出血斑點;腎腫大、出血;十二指腸有出血性炎癥;膽囊腫脹;胰腺有出血點;腿部肌肉、胸部皮膚及肌肉常有出血點或膠凍樣滲出物。慢性中毒的家禽肝臟發(fā)生硬化呈土黃色,表面有白色針尖大結節(jié);心包、腹腔常有積水。肝脂肪含量增加,病程長者,可見肝癌結節(jié)。

  病豬 豬食用霉玉米中毒后,可見腹腔內有少量黃色或黃紅色腹水,肝腫大、色黃或萎縮、質脆。病程長者肝間質增生,質地變硬,肝臟體積增大,切面外翻,表面有灰黃色壞死灶。膽囊萎縮,膽汁少而濃。胃底彌漫性出血或潰瘍,腸道有出血性炎癥,胃腸道中有血塊。腎臟腫脹、蒼白或淡黃色。全身淋巴結腫脹、充血或水腫。脾臟通常無變化。心外膜和心內膜有明顯出血,脂肪黃染。大腿前面和肩胛下區(qū)的皮下肌肉發(fā)生出血。

  病牛 牛食用霉玉米中毒后,最主要病變是肝臟質地變硬,表面有灰白色壞死灶,有時全部黃染,發(fā)生肝細胞變性、壞死和出血;膽囊萎縮,膽汁濃稠。大多數(shù)病牛腹腔積液形成腹水,發(fā)生肝細胞變性、壞死和出血;腎臟色澤變淡或呈黃色。

  預防措施

  對于本病主要是堅持防重于治的原則,加強飼料原料的收獲、儲存工作,防止玉米霉變。嚴格控制畜禽食入霉玉米飼料是預防本病的根本措施。

  適時收摘 玉米收獲過早,水分含量高,易發(fā)霉,米質差,產量也低;收獲太遲,玉米苞掉頭,玉米稈枯萎倒伏,既難收,又容易被淋濕霉變發(fā)芽,影響米質和產量。一般在玉米莖葉變黃,苞衣變白,顆粒變硬,而植株又未枯萎倒伏時收摘較為合適。收摘玉米宜在晴天露水干后進行,成熟一塊地收一塊地。

及時晾曬 收摘回來的玉米應盡快剝殼、脫粒,及時晾干水分。若來不及脫粒時,可先曬干玉米棒,以后再陸續(xù)脫粒。脫粒時應注意不要損傷玉米粒,因破損玉米粒易生蟲發(fā)霉。遇陰雨天無法晾曬時,玉米不宜脫粒堆放,應將玉米棒擺放在通風的地方,并經(jīng)常翻動,以散去濕熱,待天晴時立即取出暴曬。實在無法晾曬的玉米,也可把玉米苞衣卷起來系好,懸掛在通風、不漏雨的屋檐房梁下陰干。

  曬干儲藏 玉米要曬干曬透方可裝袋、裝柜或裝缸儲藏,曬干后的玉米經(jīng)剔出霉粒后,可趁熱拌入5%~10%的石灰粉,裝柜(缸),然后密封儲存。飼料庫要選擇干燥通風的地方,做到清潔防潮,定期打掃。

  霉料處理 從收摘到儲存前揀出的霉變玉米棒,要單獨脫粒,洗干凈霉跡后,單獨曬干,可以作為畜禽飼料,但人不宜食用。對儲存過程中已有霉變者應及時挑出,以防止霉菌擴散。

  霉玉米常用的脫霉措施

  晾曬法 將霉變的玉米置于陽光下晾曬,主要利用太陽光線的不同波長所具有的特性來達到去毒目的,經(jīng)一段時間后,放通風于燥處保存。

  清水浸洗法 將霉變的玉米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攪拌、靜置、浸泡一段時間后,用抹布擦拭顆粒,撈出放在通風處晾干;或是將玉米磨碎,然后加3倍~4倍的水,攪拌、靜置、浸泡30分鐘左右,然后換水,如此反復,直到浸泡的水變成無色為止。

  石灰水浸泡法 將石灰粉碎成細度在120目的粉狀,然后加入清水,配成濃渡0.8%~1.2%的石灰水。將霉變玉米磨成顆粒,和石灰水按1∶2比例混合,攪拌1分鐘~5分鐘,靜置2小時~4小時,將水倒出,再用清水沖洗兩三次,晾干即可。

  生物學方法 利用乳酸桿菌進行發(fā)酵,在酶催化作用下,使黃曲霉毒素B1轉變?yōu)槎拘暂^小的黃曲霉毒素B2,用這種方法處理飼料,不僅可降低飼料中的毒素,還可改善飼料的適口性。

  藥物去毒法 在飼料中添加脫霉制劑。在臨床實踐中應用的伊美瑞斯蒙脫石對黃曲霉毒素等有特異性超強吸附作用,不會吸附維生素、氨基酸和其他營養(yǎng)物質,脫霉效率高,同時還具有防霉和礦物營養(yǎng)作用,是保衛(wèi)飼料安全的最佳選擇。使用時,將其直接添加到飼料中混勻即可,對畜禽無任何殘留,安全性好,可長期使用。飼料添加蛋氨酸或保持蛋氨酸適度的過量,可預防黃曲霉毒素中毒。

中國畜牧人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16-4-16 16:14:30 | 只看該作者
:hua::hua::hua::hua::hua::hua: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6-28 19:25,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