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9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如何解決使用新玉米引起的飼料報酬高、畜禽消化不良和霉菌毒素問題?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17-10-7 15:08:42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后由 榴瑬_龍昌膽汁酸 于 2017-10-8 09:44 編輯

    近期隨著新玉米的上市,養(yǎng)殖場和飼料生產(chǎn)中新玉米使用的比例逐漸提高。但是,使用新玉米往往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飼料報酬高
    新收獲的玉米水分一般都比較高,在華北地區(qū)一般為15%-20%,在東北和內蒙地區(qū)一般為20%-30%。高水分會破壞日糧中維生素等活性成分、降低日糧中代謝能水平和粗蛋白水平、打破日糧中各營養(yǎng)素間的平衡關系等,使飼料報酬增高。
    二、玉米熟化度不夠引起畜禽消化不良
    玉米是后熟生理作物,新玉米中的抗性淀粉含量最高,儲存一段時間(5-6周)含量逐漸降低。烘干干燥的新玉米,由于淀粉變性,直鏈淀粉增多,也一定程度上影響消化。因而新玉米在采收后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緩沖進行后熟化才能投喂使用,若采收后馬上投喂,會使畜禽出現(xiàn)消化不良、腹瀉拉稀、生產(chǎn)性能下降等現(xiàn)象。很多養(yǎng)殖廠認為是新玉米中的水分過大造成的,其實不然。除了水分過多,未熟化的新玉米中抗性淀粉含量很高,抗性淀粉,顧名思義,就是在小腸內淀粉酶很難將其水解的一種大分子多糖??剐缘矸鄄蝗菀妆凰?,畜禽無法吸收利用,吃的未熟化的玉米稍多,就會引起畜禽消化不良,導致腹瀉的發(fā)生。
    三、霉菌毒素危害畜禽健康
    多數(shù)養(yǎng)殖戶認為玉米霉變只發(fā)生在玉米貯存過程中,但實際上玉米霉菌分為倉儲霉菌和田間霉菌。谷物在采收前后約25%已受到霉菌的污染,霉菌的潛在性及霉菌毒素的存在給飼料品控提高了難度。此外,因為新玉米水分過高,,在堆積過程中處理不好,玉米自身呼吸產(chǎn)生大量的熱量,很容易導致霉變。
    霉菌毒素對畜禽的危害主要表現(xiàn)為:一方面,畜禽食用了霉變的玉米,很容易出現(xiàn)霉菌毒素中毒,對肝臟造成損傷,嚴重的會造成死亡。另一方面,玉米霉變以后,其適口性下降,嗅覺或味覺靈敏的動物采食量會急劇下降甚至拒食,日攝入營養(yǎng)總量不足,導致動物抵抗力下降,甚至爆發(fā)疫情。
    針對以上使用新玉米存在的這些問題,解決方案如下:
    (1)增加玉米陳化時間。將新玉米曬干、揚凈、篩選過后儲存一個月以上,等抗性淀粉作用消解,畜禽食用過后腹瀉等情況會大大減少。
    (2)在無法保證新玉米熟化時間的情況下,可與高品質陳玉米混用經(jīng)過一個月以上的過渡期,逐漸增加新玉米的添加比例(陳玉米和新玉米的比例可以按照:4:1半個月、3:1半個月、2:1半個月過渡到100%的使用新玉米),適量添加一定的淀粉酶,以減少抗性淀粉的不良影響。
    (3)玉米使用前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脫霉劑,減少霉菌毒素對玉米的污染,改善其適口性,減少對畜禽的危害。
    (4)對于已經(jīng)食用新玉米并引起動物腹瀉拉稀,或較嚴重的已經(jīng)引起霉菌毒素中毒癥狀的,建議停止投喂新玉米,并在飼料中添加適量的膽汁酸。膽汁酸可促進畜禽對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吸收,提高飼料利用率,預防消化不良和腹瀉拉稀;同時促進肝臟的排毒解毒功能,減少霉菌毒素在肝臟的沉積,減輕霉菌毒素對畜禽機體的損害。
    文章來源于山東龍昌動保官方網(wǎng)站。

中國畜牧人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4-23 06:36,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