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國奶粉進口總量創(chuàng)歷史新高,洋品牌蠶食中國奶粉市場趨勢不斷加劇。農業(yè)部奶業(yè)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透露,2011年洋品牌的市場占有率有可能超過50%。據調查,進口奶粉在國內市場銷售的利潤率最低是40%,可見進口奶粉在中國市場上的暴利。(1月11日中廣網)
但凡有一點經濟常識的人都知道,洋品牌的坐大,對民族產業(yè)或消費者都不是什么好事。相關部門的說法振聾發(fā)聵:蠶食之下,洋品牌暴利肆虐。這盛世危言顯然不是說給產業(yè)鏈聽的,而是對市場、對社會、對消費者的諄諄教誨:看吧,你不支持國產奶粉,弄得奶農沒飯吃不說,自己也要多掏銀子,簡直就是“自作孽”。
我們不禁要問:在幾無技術壁壘、競爭充分的市場上,“民族奶業(yè)”何以活活弄丟了半壁江山?難道都是消費者崇洋媚外惹的禍?
作為消費者,彩電我可以買國產的,手機甚至也能接受山寨的,唯獨奶粉,即便知道暴利煌煌,我也寧可選擇“高貴”而相對安心的。道理很簡單,從2004年“阜陽大頭娃娃”事件以來,本土奶企頻頻爆出驚天奇聞,“三聚氰胺事件”、“陷害門”、“三聚氰胺陰魂不散”……誠信如羅馬古城,總不是兩行煽情淚、一封悔過書就能建成的。
優(yōu)勝劣汰本是基本邏輯,反觀我們一些“民族奶業(yè)”的傾覆,不正是生產者與監(jiān)管者過于“傷秋悲春、你儂我儂”嗎?如果我們不管質量優(yōu)劣地“支持民族奶業(yè)”,不等于宣告自己無可救藥地愛上了三聚氰胺牛奶?其實,不是我們的消費者過于無情,恰恰是他們過于多情,問題尚未解決,就義無反顧地繼續(xù)力挺問題奶業(yè)——— 沒有傳遞給產業(yè)鏈刮骨療傷的勇氣和緊迫感,導致有些企業(yè)前仆后繼地跌倒在同樣的瘋狂里。
另外,洋品牌暴利也不是我們必須支持國產品牌的合理理由,消費者看的是性價比,如果自身產品安全性堪憂,就算跳樓大甩賣,估計也難以吸引顧客。
自己不爭氣,就別怪洋奶粉,更別怪消費者不解風情。市場經濟下,奉勸國產奶粉有空多學學價值規(guī)律,自然不會動輒對誰撒嬌,或拿誰撒氣。
本文來源:鳳凰網
更多反芻資訊、乳品健康、技術資料請關注中國畜牧人網站反芻頻道:
http://m.livemosquitofree.com/ruminate/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