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7415|回復: 11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國色朝酗酒,天香夜染衣”---文人罵人技法的演變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10-8-26 08:53:2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上古,文武不分,既沒有文,也沒有武----是不是這樣呢?我不知道,因為不是信史時代---文獻太少,多以口頭傳承,比如,夏桀和商紂那么多的相似,就是傳聞的結果。

但是,進入信史時代之后,文武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了----有文獻吶!

我們知道,漢朝以前,是文武不分家的---出將入相,出則帶兵,入則與政----當然,其實在東周,從孫武被任命開始,文武分家的影子已經(jīng)有了,但是,還沒有明確的政策。

其實直到晉朝,文官還是必須佩劍的,而文人習武的風俗,更是一直延續(xù)到清末。

也就是說,文武同流的文化現(xiàn)象,在中國,是有史以來的傳統(tǒng)。

回顧這個歷史有什么作用呢?有作用!----我突然想到了一個問題,就是罵人的技巧。

其實,不僅僅被罵的人在變,罵人的技巧,也在變,這個問題,和文武都有關----罵人,要罵得狠,罵的不吐核,還要有人----甚至是被罵的人---叫好,這的確是文人的技巧,但是,沒有武備,甚至沒有武人(其實也就是“文人”)最早在東周開個頭,還真就不存在了----罵,是文人之武。

現(xiàn)在,準備在東周----也就是信史之初,談起,談到李敖為止,
把文人罵人的從申包胥的“點到為止”,
到諸葛亮罵王朗的“舉起來摔”,
到李正封的“讓被罵的叫好”,
到李宗吾罵人,居然被罵的跳出來喊“罵的就是我”,
再到李敖“潑婦罵街”式
的轉變,從社會變遷,到人文環(huán)境,被罵的人的變化,從罵與被罵兩個方面----罵人的越來越無可奈何,被罵的越來越無所謂,闡述文人罵人技巧由含蓄到直接,由輕到重的演變。

下面開始。
中國畜牧人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shù) 3論壇幣 +41 收起 理由
dzdzcsa + 20
horse + 1
小農(nóng)民 + 20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10-8-26 09:08:09 | 只看該作者
這么好聽的一句話怎么能跟罵人聯(lián)系起來?

點評

諷刺奢靡,而被諷者還自以為“妙”。 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發(fā)表于 2010-8-26 09:15

評分

參與人數(shù) 1論壇幣 +30 收起 理由
system + 30 該貼得到樓主的二次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fā)表于 2010-8-26 09:08:52 | 只看該作者
文人也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進步吧。哈哈哈

點評

其實是社會上的人變了,文人沒有辦法了,只好逐漸加大說話的力度。  發(fā)表于 2010-8-26 09:23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毯
發(fā)表于 2010-8-26 09:48:05 | 只看該作者
真的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樓主| 發(fā)表于 2010-8-27 09:46:44 | 只看該作者
先解決兩個問題:

1,文認為什么要罵人。

2,文人罵什么樣的人。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樓主| 發(fā)表于 2010-8-27 09:53:20 | 只看該作者
第一個問題,文人為什么要罵人?

這,牽扯到一個文人本身的問題---文人本身是什么人?

讀書人!

讀書人有兩個本分,一個是對自身的,另一個是對社會的----如果做不到這兩點,就不是讀書人,更談不上是“文人”----這時候,你不屑于“文人”,你不是文人,就是你“屑”于做文人了,你還不是文人----山東有句老俗話,叫做“書都讀到狗肚子里去了”,就是形容這種不堅持讀書人本分的人的。

那兩個本分?

一個,是“追慕先賢”,另一個,是“登高一呼”!

你是讀書人,你不是“書都讀到狗肚子里去”的人,你就有義務追慕先賢,有責任,為了天下蒼生,登高一呼!不然,就不配稱作“讀書人”了。

點評

是讀書人,就做得到! 不然,就不是。  發(fā)表于 2010-9-2 09:43
好一個讀書人的本分!有幾人能做到  發(fā)表于 2010-8-31 21:26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樓主| 發(fā)表于 2010-8-27 10:09:08 | 只看該作者
順便說一句,這個要求并不高----只是讀書人的本分----做到這兒,還只不過是“讀書人”,還不是“士”!士是什么樣子呢?

士,在仲尼之后,對于士的標準,就已經(jīng)很明確了----士,特指為了民族,為了百姓,反而要被百姓消耗,踐踏的人,并且是自覺的,選擇了這種悲劇生活的人,才叫做“士”!

這就是“士”的“人牲標準”----士,特指明確把自己犧牲給“道”---也就是文化中的“天”的這種人。

所以才有“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的說法----這一點,孤城已經(jīng)在《士!薪火相傳》中表白清楚了----順便說一句,孤城在這兒提到的“士”,“讀書人”,“文人”都是用的字面的本意,不是引申義----如果誰糾纏“女士”的“士”,誰“不屑”于作文人,誰用自己的“引申義”來解釋這些字眼,孤城只好一點一點給解析了,澄清出來了----算是孤城對論壇的貢獻----咱好歹也得“誨人不倦”不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8
 樓主| 發(fā)表于 2010-8-27 10:17:50 | 只看該作者
再回到讀書人的本分,一個是“追慕先賢”,另一個呢?

是“登高一呼”!

當民族,當百姓,當文化,發(fā)生大的變故,文人的這個本分,是所有讀書人必須堅持的,不然,你就不配為“讀書人”!

另外,當生活中發(fā)生可以“以正視聽”的好人好事,讀書人有義務去宣傳這種事,這種人,把“善”給鋪開,給大眾!同樣,當生活中發(fā)生不平事,讀書人也必須站出來,表明立場---連這個膽量都沒有,你當時讀什么書啊,書,是有靈性的,它不是給這種人讀的。

這時候,有一個矛盾,就是立場,如果不用比較激烈的方式,就不足以表明時,怎么辦?

好辦!按照讀書人的書本上的原則“不以文害義”,那就只有暫時放棄“溫良恭儉讓”用相對激烈的方式來表明立場了----于是,就有了“罵”,讀書人的“罵”!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9
 樓主| 發(fā)表于 2010-8-27 10:31:28 | 只看該作者
那么,再看第二個問題,罵什么樣的人?

有私仇的人嗎?或者,罵了,就可以得到利益的人嗎?不,讀書人不罵這種人---讀書人罵人,其實目標很窄---甚至可以說,讀書人都不罵“壞人”,說實話,并不是隨便哪個人就可以被讀書人罵的----奧,您是壞人我就罵您吶?才不呢!被讀書人罵,那也得有那“范兒”才行----其實,被讀書人罵,還真是很榮幸的一件事。

為什么呢?因為讀書人只罵一種人----開頭的人,開了壞風氣頭的人----仲尼說的好,“始作俑者其無后乎?”這不算罵人,為什么?因為“始作俑者”早已經(jīng)死了幾百年,仲尼他老人家,看不見,不過如果他看見了,而且指著“始作俑者”的鼻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后乎!”這就是罵人。

但是,雖然仲尼沒罵人,這句話,卻指明了讀書人罵人的方向----“始作俑者”!

為了一種壞風氣的開頭而罵,只罵開壞風氣頭的人,這就是文人的罵!

您說,是隨隨便便什么人就能挨罵的嗎?被讀書人罵了,難道不是真的很榮幸嗎?

這就是讀書人要罵的那種人!

點評

可惜了,那時候金庸先生沒有出世,否則,仲尼先生會罵:你們該去練葵花寶典了。 原來其無后乎?--始于仲尼  發(fā)表于 2010-8-27 16:05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10
發(fā)表于 2010-8-27 10:41:44 | 只看該作者
罵人還要會罵人 :6f: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4-19 06:00,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