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192|回復: 6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官出院士是行政學術的必然

  [復制鏈接]
跳轉(zhuǎn)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09-12-20 23:36:2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12月初,兩院院士新增選名單相繼公布。報紙上隨之便有以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披露:中國科學院新增的35名院士中,8成是高?;蜓芯繖C構(gòu)的現(xiàn)任官員;中國工程院新增的48名院士中,超過85%是現(xiàn)任官員;工程院60歲以下新當選的院士中,均有校長、院長、副院長、董事長等職務,僅有一人例外——臺灣云林科技大學的楊永斌只有“教授”頭銜,沒有行政職務。(中國新聞周刊12月17日)



世界一流大學和國際學術界的基本規(guī)則。否則,就無法避免行政力量用權瓜分教育資源與學術資源,制造教育評價與學術評價不公平的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曾說,沒有規(guī)定說官員就不能當選院士。院士增選的標準是統(tǒng)一的,“只重表現(xiàn),不論身份”,無論他在哪一級領導崗位,評審都嚴格按照程序,只要他在相關領域做出了杰出貢獻,達到了院士評選的標準,就可以當院士。這貌似很有道理,但是從捍衛(wèi)學術的尊嚴出發(fā),這違背了基本的行政與學術分離的原則,最終導向的結(jié)果是,所有學者追逐官位,并通過官位實現(xiàn)“學術理想”。我國迄今已有兩院院士人近2000,可是,其中有多少是大師級人物?我國的科研國際競爭力又是如何呢?這難道不值得代表最高學術榮譽的兩院反思么?
與兩個多月前2009年度國家教學名師評選被曝出90%名師有各種官銜,其中20位是高校“校座”的新聞相比,輿論對于8成新當選院士是官員,已經(jīng)顯得有些見怪不怪了——對于榮譽性的教學名師頭銜,官員都不愿意放棄,更何況這個傳說中可以享受副部級待遇、一直不退休、由此登上“學術最高點”的院士頭銜,那自然是在學校與學術機構(gòu)工作的官員們最大的夢想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官員們有這樣的能力實現(xiàn)自己的宏偉夢想。



曾經(jīng)有一個專家給我描述這樣一條路徑:一個學識很一般的教師與研究人員,想辦法謀得了某校系主任職務,在這個職務上,他利用手法,讓系里所有(或部分)副教授、教授,都心甘情愿地在發(fā)表文章、申請課題時、申報獎項時都署上自己的姓名,因此,一兩年期間,他可發(fā)表數(shù)十篇論文、撰寫幾本專著、獲得多項課題,并取得多項大獎,利用這些“成果”,他再謀得院長職位,在這個更大的平臺上,更是如魚得水……轉(zhuǎn)眼十幾年,即成就為院士。

士。 這看似天方夜譚,卻是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而且現(xiàn)實之中,確實也有人這么做著。只要當官,之前稍微有一定學術積累,不出意外,這個人會很快成為“學術明星”,進而成為學術大腕。 官出院士,這甚至是當前以行政為主導的學術資源配置體系的必然。當學術權和行政權糾纏在一起之后,高校和學術機構(gòu)內(nèi)產(chǎn)生一個新的集學術與官員為一體,比學者、官員威力強大數(shù)倍的“學官”群體。何謂“學官”,不是大家所理解的學術界的官員,而是通吃官場、教育界、學術界、企業(yè)界這樣一種人物。舉例來說,某個政府部門官員,被任命為高校領導后,不出一個月,這位官員會被評為大學的教授;再接著一個月,這個官員接受采訪時,會被媒體譽為教育家;半年之后,這個官員可能已發(fā)表幾篇論文、甚至出版一本至少是主編的圖書;期間,還有可能被改選、增補為某個校辦企業(yè)的董事長之類。也就是說,在不到半年之內(nèi),這個政府官員可在大學之內(nèi)搖身變?yōu)楦辈块L級高官、著名教育家、著名學者以至著名企業(yè)家。 這種官出教育家、學者、院士的必然,同時也孕育另一種必然,教育質(zhì)量必然下滑,學術風氣必然敗壞。近年來,高校已經(jīng)意識到行政權與學術權不分的嚴重危害,一些高校也在構(gòu)思分離機制,但在構(gòu)思或?qū)嵺`過程中,一個關鍵點始終未被觸及,即從利益回避出發(fā),一旦某個學者擔任學校領導崗位,將不得再從事學術,學術和行政必須兩選一,而不得均沾。這是


這看似天方夜譚,卻是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而且現(xiàn)實之中,確實也有人這么做著。只要當官,之前稍微有一定學術積累,不出意外,這個人會很快成為“學術明星”,進而成為學術大腕。



官出院士,這甚至是當前以行政為主導的學術資源配置體系的必然。當學術權和行政權糾纏在一起之后,高校和學術機構(gòu)內(nèi)產(chǎn)生一個新的集學術與官員為一體,比學者、官員威力強大數(shù)倍的“學官”群體。何謂“學官”,不是大家所理解的學術界的官員,而是通吃官場、教育界、學術界、企業(yè)界這樣一種人物。舉例來說,某個政府部門官員,被任命為高校領導后,不出一個月,這位官員會被評為大學的教授;再接著一個月,這個官員接受采訪時,會被媒體譽為教育家;半年之后,這個官員可能已發(fā)表幾篇論文、甚至出版一本至少是主編的圖書;期間,還有可能被改選、增補為某個校辦企業(yè)的董事長之類。也就是說,在不到半年之內(nèi),這個政府官員可在大學之內(nèi)搖身變?yōu)楦辈块L級高官、著名教育家、著名學者以至著名企業(yè)家。



這種官出教育家、學者、院士的必然,同時也孕育另一種必然,教育質(zhì)量必然下滑,學術風氣必然敗壞。近年來,高校已經(jīng)意識到行政權與學術權不分的嚴重危害,一些高校也在構(gòu)思分離機制,但在構(gòu)思或?qū)嵺`過程中,一個關鍵點始終未被觸及,即從利益回避出發(fā),一旦某個學者擔任學校領導崗位,將不得再從事學術,學術和行政必須兩選一,而不得均沾。這是世界一流大學和國際學術界的基本規(guī)則。否則,就無法避免行政力量用權瓜分教育資源與學術資源,制造教育評價與學術評價不公平的問題。

12月初,兩院院士新增選名單相繼公布。報紙上隨之便有以下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披露:中國科學院新增的35名院士中,8成是高?;蜓芯繖C構(gòu)的現(xiàn)任官員;中國工程院新增的48名院士中,超過85%是現(xiàn)任官員;工程院60歲以下新當選的院士中,均有校長、院長、副院長、董事長等職務,僅有一人例外——臺灣云林科技大學的楊永斌只有“教授”頭銜,沒有行政職務。(中國新聞周刊12月17日) 與兩個多月前2009年度國家教學名師評選被曝出90%名師有各種官銜,其中20位是高?!靶W钡男侣勏啾?,輿論對于8成新當選院士是官員,已經(jīng)顯得有些見怪不怪了——對于榮譽性的教學名師頭銜,官員都不愿意放棄,更何況這個傳說中可以享受副部級待遇、一直不退休、由此登上“學術最高點”的院士頭銜,那自然是在學校與學術機構(gòu)工作的官員們最大的夢想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官員們有這樣的能力實現(xiàn)自己的宏偉夢想。 曾經(jīng)有一個專家給我描述這樣一條路徑:一個學識很一般的教師與研究人員,想辦法謀得了某校系主任職務,在這個職務上,他利用手法,讓系里所有(或部分)副教授、教授,都心甘情愿地在發(fā)表文章、申請課題時、申報獎項時都署上自己的姓名,因此,一兩年期間,他可發(fā)表數(shù)十篇論文、撰寫幾本專著、獲得多項課題,并取得多項大獎,利用這些“成果”,他再謀得院長職位,在這個更大的平臺上,更是如魚得水……轉(zhuǎn)眼十幾年,即成就為院


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曾說,沒有規(guī)定說官員就不能當選院士。院士增選的標準是統(tǒng)一的,“只重表現(xiàn),不論身份”,無論他在哪一級領導崗位,評審都嚴格按照程序,只要他在相關領域做出了杰出貢獻,達到了院士評選的標準,就可以當院士。這貌似很有道理,但是從捍衛(wèi)學術的尊嚴出發(fā),這違背了基本的行政與學術分離的原則,最終導向的結(jié)果是,所有學者追逐官位,并通過官位實現(xiàn)“學術理想”。我國迄今已有兩院院士人近2000,可是,其中有多少是大師級人物?我國的科研國際競爭力又是如何呢?這難道不值得代表最高學術榮譽的兩院反思么?
中國畜牧人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

評分

參與人數(shù) 1論壇幣 +1 收起 理由
李業(yè)明 + 1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沙發(fā)
發(fā)表于 2009-12-20 23:54:58 | 只看該作者
骨子里出了問題

評分

參與人數(shù) 1論壇幣 +10 收起 理由
system + 10 第一個回復系統(tǒng)自動獎勵

查看全部評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板凳
發(fā)表于 2009-12-21 11:29:29 | 只看該作者
是啊,該認真反思了,學術與官僚掛鉤。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地毯
發(fā)表于 2009-12-21 14:32:06 | 只看該作者
呵呵,正常啊,沒有行政職位,誰愿意干?。?br /> 再說了,沒有行政職位,怎么出名咯?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5
發(fā)表于 2009-12-21 14:38:50 | 只看該作者
的確如此,上學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做科研也不要忽略做科研的官,那樣進步才快。有了職務課題就好拿就有人幫你做,成績就更不用說了。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6
發(fā)表于 2010-1-1 00:47:02 | 只看該作者
學術政治,不便多言!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7
發(fā)表于 2010-1-7 14:00:05 | 只看該作者
體制上的東西不是我們研究的,還是想想怎么把豬養(yǎng)好吧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4-7 13:28,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