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知道壓制異議不僅是錯誤的,而且還會對組織產(chǎn)生破壞作用,但是在管理者的腦海里,那種對于命令不容置疑的想法是如此地根深蒂固,使得以此為中心所形成的管理方法變得堅不可摧。
這種傳統(tǒng)已經(jīng)成為了組織文化中一項不可或缺的部分,使我們對此早已變得習以為常、熟視無睹了。盡管如此,它還是會對組織 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組織通常會采取幾個非常標準的方式來壓制異議。我打賭,你肯定會從下面所舉的幾個階段中認出幾個:
第一階段:爭論
在第一階段中,我們假設異議者是個愣頭青,并且他有義務服從“合理”的決定。那么你就可能會聽到這樣的爭論:“這行不通”、“老板是不會同意的”、“這和我們的一貫做法不符”、“事情原來的樣子就很好。”
第二階段:充耳不聞
如果異議者執(zhí)迷不悟地堅持他的觀點,雖然事態(tài)還會控制在禮貌的階段,但其中也會摻雜一些微妙的信息。“嗯,這點你已經(jīng)和我們說過了,其他人還有沒有不同的建議呢?”、“謝謝你的見解” 、“也許你應該把它寫下來,這樣我們能更清楚地了解你的意思?!?br />
第三階段:譏諷
在事態(tài)到達這一階段之前,大多數(shù)的成員就已經(jīng)意識到他們應該偃旗息鼓了,但還是有一部分人就是執(zhí)迷不悟,仍然堅持他們的看法,因此就落得被奚落的結局?!斑@是你的愛好是不是?什么時候你也停停,也該換別人上場了?”、“如果你真的這么聰明,你怎么沒成富翁?”、“我能不能給你點零錢,你打電話找個愛聽的人說去?”
你可能已經(jīng)注意到了人們不再談論那些實質性問題,例如,異議者的想法在實施上會存在許多困難、會帶來諸多不便或存在一定風險等等。通常,也正是由于異 議者的想法會造成困難、不便或風險,才會誘發(fā)這樣一個過程的開始。在這個階段,重心已由異議者的想法轉移到了異議者本身。重點已不再是討論這個想法是否可 行,而變成了對異議者的人身攻擊。
第四階段:忽視
如果奚落還不奏效的話,當權者就會開始使用一些計策。雖然他們嘴上不說,但他們已經(jīng)開始意識到如果這位異議者還有一絲敏感甚至是風度的話,他早就不該 繼續(xù)煩他們了。因此,他們開始動用重型武器——沉默。當異議者開口時,沒人接茬;當談話再次繼續(xù)時,大家就裝作好像異議者沒開過口。如果異議者提出抗議或 仍堅持看法,他就會得到下面的回答:“我們以前已經(jīng)討論過這個了,我想聽新的想法”、“我們今天不打算討論你要談的話題,也許下次吧”
雖然在前幾個階段,人們在說話時還刻意保持中立,但現(xiàn)在言外之意已經(jīng)很明顯了。不斷轉動的眼球,已經(jīng)說明了一切。
第五個階段:視而不見
到了這個時候,有些異議者仍然搞不清狀況。盡管周圍的氣氛已經(jīng)變得越來越不友好,他們還在堅持。周圍不友好的氣氛已經(jīng)升溫了。不僅老板拒絕與他繼續(xù)就 他的觀點進行辯論,而且許多可笑的事也接踵而來。不知怎么的,異議者的名字從通訊簿中消失了,重要會議的請柬也遲遲送不到他們的手里。在沒他們參與的情況 下決定就已經(jīng)做了。一切都好像他們已經(jīng)從這里消失了。
第六個階段:禁止
對于一些異議者來說,“忽視”并不能使他們放棄。那么這時真正的重型武器就出場了。如果異議者繼續(xù)推銷他那不受人歡迎的觀點,最后就會有人將他拽進一個房間說:“你應該關心的是分配給你的工作,而不是那些你想做的事”、“別再推銷你的觀點了,這是浪費別人的時間”、“我不許你再推銷你的觀點了”
第七個階段:除掉異議者
如果局面已經(jīng)到了這個地步,雙方就開始公開宣戰(zhàn)了,他們已經(jīng)不再注重什么會有利于公司,關心的只是獲勝。并且我們只要想想整個世界的運用方式就會明白,強勢永遠都在職務高的那邊。如果異議者忽視以前那些命令,那么任何事都有可能發(fā)生。
“我覺得你的能力達不到這個職位的要求,你到M區(qū)去做文案工作吧”、“你現(xiàn)在到鮑勃那里報到吧,他會聽你的任何想法”、“有人將被裁員,我很遺憾這個人就是你”、“在這個組織中已經(jīng)沒有你的位子了”
聽著耳熟是嗎?你可能至少經(jīng)歷過第一個階段。如果你挺過來了,甚至還過的不錯,那么說明你比其他的異議者更清楚——總有一天你還會卷土重來。這種處理辦公室政治的理念是有道理的。因為你不可能影響一個根本不想接受你的觀點的組織。
然而,存在于組織與創(chuàng)新方面的問題就是這樣,在初期,整個事情的運作會因為創(chuàng)意而停下來,卻又因為把異議者看做是麻煩員工而重新運作起來。因此,創(chuàng)意 的價值被埋沒在了不同意愿之間的爭斗之中,進而,潛在創(chuàng)新也被埋沒在了對其他問題的糾纏之中。雖然喪失一個創(chuàng)新并沒有多可怕,但是讓人毛骨悚然的是這樣的 想法:一個發(fā)展完善的組織就是一個壓制創(chuàng)新的地方。
為什么組織中會有異議者?正如你所看到的那樣,人們討厭異議者,并且他們也沒從中得到什么實惠。他們還得忍受人們那種態(tài)度以及對待他們的方式,那是種現(xiàn)代式的躲避。
那又為什么會在宗教和政治領域也存在異議者呢?如果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就更容易理解組織中的異議者了。在近一百年以前,人們不能輕易改變國籍和宗教信 仰,并且有時這些做法都是不可能的。如果有人試圖這樣做,那么等待他的下場可能不是死刑就是終身監(jiān)禁。就是因為你不能改變,所以你只能選擇屈服或提出異 議。
然而,在當今的社會中卻不是這樣的。當大聲講出他的觀點和離開這個組織這兩種選擇變得同樣容易時,人們選擇了前者,這就是為什么組織中會存在異議者的 原因。有些人可能出于對個人原因或職業(yè)的牽掛、項目安全的考慮、甚至就是出于頑固的秉性,但是我認為其中必然還有另外一個因素,那就是希望這個組織越來越 好。無論人們對異議多么厭煩,或者異議者表達異議的方式多么拙劣,異議都應該得到尊重。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