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產奶牛的特點是一個泌乳期產奶量在7000公斤以上。為了獲得高產、穩(wěn)產,降低飼養(yǎng)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根據高產奶牛的健康狀況和泌乳特點,一般應按五個階段進行飼養(yǎng)管理較為科學。
1、干乳期:指停止擠奶到分娩前15天這一段時間。這一時期的飼養(yǎng)對產奶量、產奶期代謝組織的再生及體內能量、蛋白等的貯積頗為重要。一般干乳期為60天-75天。在干乳期奶牛的能量和蛋白質需要比其它階段都低,應控制精料、多汁料喂量,日糧以粗飼料為主,多喂優(yōu)質干草,精粗料比為1:4,粗纖維含量不少于20%,同時應補喂礦物質、食鹽等,禁喂甜菜渣。
2、圍產期:指母牛分娩前后各15天這一段時間。圍產期是提高整個泌乳期產奶量的關鍵,這一時期奶牛所需能量和粗蛋白量較干乳期略有增加,其中粗纖維含量最高,鈣量最低。分娩前兩周,可逐漸增加精料喂量,但不得超過體重的1%,鈣的喂量必須減少,以防高鈣誘發(fā)乳熱病。母牛分娩后應立即驅起,以免流血過多,并準備好溫麩皮湯(20℃-30℃)給母牛飲用。分娩后1-1.5小時進行第一次擠奶,但不要擠凈,同時觀察母牛的食欲、糞便、反芻及精神狀態(tài),發(fā)現異常應及時診治。分娩后1-2天,可逐漸增喂精料,每天增喂0.45公斤,青貯、塊根喂量必須控制。分娩兩周后,在奶牛食欲良好、消化正常、乳房生理腫脹消失后,日糧按標準喂給,逐漸加喂青貯、塊根類飼料。精粗料比為2:3,粗纖維含量不少于23%。
3、泌乳前期:指母牛分娩15天以后,到泌乳高峰期結束,一般指產后16天-100天。泌乳前期奶牛所需能量、粗蛋白以及磷含量最高,粗纖維含量最低。必須飼喂高能量飼料,并使奶牛保持良好食欲,盡量多采食干物質和精料,但不宜過量。為了預防代謝病,獲得高產、穩(wěn)產,可適當增加飼喂次數,由3次改為4次或5次,多喂品質優(yōu)、適口性好的飼料。在泌乳高峰期,精料中可混入草粉2公斤,以提高奶牛的食欲。全天要均衡飼喂,以穩(wěn)定奶牛瘤胃酸堿度,減少消化道疾病。
實踐證明,泌乳前期采食干物質不足或飼料品質不好,高產奶牛容易發(fā)生酮病等代謝病,甚至引起卵巢機能不全,不發(fā)情,降低繁殖性能。高產奶牛產后70天左右配種,一般不超過90天,對不發(fā)情或發(fā)情不正常的應及時檢查,并從營養(yǎng)和管理方面找原因,如有病變,及時治療。
4、泌乳中期:一般指產后101天-200天。這一時期奶牛食欲最旺盛,由于產奶量開始下降(8%-10%),所以要讓牛多吃,日糧中應增加粗料喂量,減少精料喂量,使泌乳曲線保持平穩(wěn)下降,防止體重減輕。
5、泌乳后期:泌乳中期結束,干奶以前的一段時間,一般指產后201天到干奶為止,泌乳后期是飼料轉化體脂最高的時期,為了恢復奶牛體膘,飼料喂量應適當增加,但要防止牛體太肥。
奶牛場各階段的奶牛應分群(槽)管理,合理安排擠奶、飼喂、飲水、清掃、休息等工作日程,作息時間不應輕易變動。
嚴格執(zhí)行獸醫(yī)衛(wèi)生制度,定期防疫,定期清掃消毒,夏天要防暑降溫,冬天要防寒保暖。 |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