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82|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糧價、肉價與能源政策

[復制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07-6-25 10:02: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輪糧價與肉價的上升不單是貨幣問題,也不都是由國內因素引發(fā),其中有一個國際能源價格與政策的因素。因此,緊縮中國的貨幣政策并不一定能達到平抑糧價和肉價的效果。
豬肉價格推動力
自去年年底糧價大幅上漲以來,豬肉價格猛漲再次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關注。統(tǒng)計局最近發(fā)布的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顯示,肉禽及制品價格同比上漲了26.5%,對食品價格及整個消費物價指數(shù)的上揚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與此同時,央行是否應該加息、進一步收緊流動性成了一個熱門話題。貨幣政策也許是應該收緊,但卻不應該過分盯住由食品及肉價帶動的消費者物價的上揚。事實上,糧食與肉價上漲并不單是貨幣問題,甚至也不都是由國內因素引發(fā)的。值得指出的是,本輪糧價與肉價的上升,有一個國際能源價格與政策的因素。正因為如此,緊縮中國的貨幣政策本身并不一定能達到平抑糧價和肉價的效果。
今年5月,商務部的數(shù)據(jù)顯示當月全國鮮豬肉批發(fā)價格比上月上漲13%,比去年同期上漲了近50%。一時間,各界對肉價極為關注,媒體報道不斷增多。據(jù)分析,豬肉價格上漲一方面受到疫病的影響,存欄數(shù)量下降;而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飼料糧價格的上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玉米。
2006年底,中國糧食價格大幅上漲,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中的糧食價格指數(shù)上漲近7%,其中玉米價格比上年上漲了逾15%。自去年年底以來,糧價尤其是玉米價格的攀升,已經(jīng)波及到了以糧食為原料的肉禽養(yǎng)殖業(yè),表現(xiàn)為豬肉價格不同尋常的飆升。
中國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糧價肉價已經(jīng)不單純受國內因素的影響,也受到國際因素的影響,包括通常難以想象的因素,比如說國際油價和布什政府的能源政策。而現(xiàn)在,首當其沖的是玉米價格。
實際上,國際玉米價格的上漲幅度要遠遠高于國內。美國2006年玉米平均價格比上年上升了34%,而世界市場上的玉米價格更從去年夏天以來猛漲了50%。今年初,墨西哥城上萬人游行抗議該國主食玉米餅價格的過快上漲。
不僅如此,其他與玉米爭地的農作物,如大豆、薏米,都因玉米價格上漲、播種面積下降而漲價。德國媒體報道,該國啤酒批發(fā)價格預計今年會因為原料薏米的短缺而上升,其原因也是因為美國農民改種玉米而減產薏米。到20073月,德國市場上啤酒薏米的現(xiàn)貨價格已漲了一倍。歐洲市場期貨價格從20065月至20073月已經(jīng)漲了85%。
新能源政策副作用
國際玉米價格大幅提升的一個最重要因素是能源價格高企,以及一些政府對此做出的大力發(fā)展燃料乙醇的政策反應。
能源價格近幾年的持續(xù)攀升使得以之為原料的化肥價格走高,增加了糧食生產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包括經(jīng)合組織在內的許多國家出于對能源安全、環(huán)境和國內農業(yè)的考慮,紛紛推出大力發(fā)展生物乙醇燃料的政策,用財政補貼和稅收優(yōu)惠等手段鼓勵乙醇生產,又在使用上提出汽油摻對的標準和目標。
因此,全球燃料乙醇生產在2006年增長了22%,達到2千萬噸油當量。2006年的增量超過了2004年和2005年增量之和。
中國在2006年成為世界第三大乙醇生產國,乙醇產量突破130萬噸, 2004年的五倍。其中將近80%使用玉米作為原料。五年前燃料乙醇戰(zhàn)略啟動,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消化陳化糧。國家給予乙醇生產企業(yè)補貼,補貼更刺激了乙醇產能的擴張。時至今日,添加10%燃料乙醇的汽油目前已覆蓋吉林、黑龍江、遼寧、河南、安徽五省全省,以及湖北、河北、江蘇、山東四省的一些城市,乙醇生產對玉米的需求已經(jīng)大幅增加。
去年12月,由于糧價上漲引發(fā)的對糧食安全的擔心,國家發(fā)改委下發(fā)緊急通知,要求立即暫停核準和備案玉米加工項目,使玉米乙醇和糧食價格的關系受到了廣泛關注。到今年5月底,糧價持續(xù)高位,而禽肉及制品價格猛升,尤其是豬肉價格上漲很快。國務院6月初召開的關于可再生能源的會議上傳出消息稱,中國將停止在建的糧食乙醇燃料項目,重申發(fā)展非糧燃料乙醇。
相對于美國玉米乙醇的生產和消費來說,中國是小巫見大巫了。美國乙醇生產在2006年增長24%,達到920萬噸油當量,成為了世界上的最大生產國。美國乙醇產量自2001年以來按年均22%的速度增長,2006年產量已是2001年的三倍。從2000年以來全球乙醇生產的增量中一半以上源于美國。美國乙醇生產90%以上是用玉米為原料的,2006年就用掉了4.6億噸玉米,占美國玉米總產量的近20%。而目前在建乙醇產能比現(xiàn)在的總生產能力還要大,其中95%以上是以玉米為原料的。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玉米出口國,出口占世界市場的三分之二,美國玉米用作乙醇生產的數(shù)量對世界糧食市場的影響可想而知。今年5月世界玉米現(xiàn)貨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了將近50%,而大豆和高粱的價格上漲也超過了20%和30%。
美國乙醇生產突飛猛進的主要因素是在高油價下,布什政府20058月通過了能源政策條例, 其中的可再生燃料標準規(guī)定,2006年汽油消費中必須摻對40億加侖的生物乙醇或生物柴油,到2012年要達到75億加侖。同時,政府給予乙醇相當于每加侖51美分的補貼,大大刺激了乙醇使用的積極性,而玉米價格的飆升又極大鼓勵了農民擴種玉米的熱情。今年1月布什總統(tǒng)在國情咨文演講中,更提出到2017年美國汽油中要使用360億加侖的乙醇和生物柴油的宏大計劃。
布什的能源政策是否妥當?美國內外爭議很大。該項政策得到了美國參眾兩院大部分議員的支持,但同時也被許多人譏諷為農業(yè)政策、競選政策,而不是真正解決能源安全和環(huán)境問題的治本之道。
美國政府的死對頭、古巴總統(tǒng)卡斯特羅更撰文指出,美國的乙醇政策將把世界上30多億人遣入因饑渴而提早死亡的命運。這種說法有其政治動因,也許夸大其詞。然而,美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大能源消費國和農業(yè)生產國,對全球糧食供應造成重大影響,已經(jīng)引發(fā)全球范圍內的糧價上漲。這次,就連英國的《經(jīng)濟學人》雜志——布什的一貫支持者,也站在卡斯特羅一邊而反對這一政策了。
不管正確與否,以生物乙醇來大量替代汽油是否現(xiàn)實?也許將來有一天,科學家們會有重大發(fā)現(xiàn),能以用水少、生長快的非糧作物生產大量生物乙醇或柴油。但在此之前,用玉米來替代石油看來既不經(jīng)濟(需要財政補貼),而且后果嚴重。
盡管美國耕地面積遼闊,但用其20%的玉米產量生產的乙醇僅能替代汽油消費量的2.5%。并且,目前已經(jīng)出現(xiàn)殃及世界、引發(fā)糧價全面上漲的后果。那么,在中國這樣一個耕地少、水資源缺乏的國家就更難想象用玉米等糧食生產乙醇來大量替代汽油。
汽油誠可貴,糧食更重要。因此,國務院強調發(fā)展非糧乙醇、停止在建糧食乙醇是非常明智的。
問題是,既然中國這一輪的糧食和豬肉價格的攀升受到國際能源和糧食價格走高的影響,尤其是布什政府乙醇政策的影響,那么人民銀行是否應該因為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的上揚而加息呢?
從當前經(jīng)濟形勢的其他層面看,如流動性是否過于寬裕、資產價格是否存在泡沫、投資與信貸的步伐是否偏快、非食品價格是否有上升壓力等,央行也許早已得出結論:應該生息或采取其他方式收緊流動性。央行不必過于看重包括食品價格在內的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而且,由國際能源價格和能源政策帶來的對消費者物價指數(shù)的影響,也未必是央行加息能消除的。
中國畜牧人網(wǎng)站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lián)系我們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4-21 10:41,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