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價飼料品質保證技術(上)
1 飼料產品安全性保證技術
飼料產品的安全性是評判飼料產品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要保證飼料安全,就是要保證飼料產品(包括飼料和飼料添加劑)一般的衛(wèi)生指標(鉛、砷、氟、黃曲霉素B1等)在國標范圍內,不含有對飼養(yǎng)動物健康造成實際危害,在動物體內的殘留造成整個食物鏈的安全隱患,畜禽糞便排出后對生產環(huán)境及使用環(huán)境造成污染的有毒、有害物質或因素。 飼料產品不安全的因素主要來源于3個方面:首先,是由于工業(yè)三廢、大氣、土壤、水源中存在的化學污染物通過生物富集或過度施用的化肥、農藥而最終污染飼料原料,致使重金屬、硝基和環(huán)芳烴類有機化合物、農藥、化肥等超標。其次,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危害,主要指為達到某種目的(如促進養(yǎng)殖生物生長或預防病害),人為地往飼料中添加某些有毒、有害藥物,濫用藥物飼料添加劑等帶來的重金屬、銅、鋅、硒等超標或藥物殘留。再次,飼料加工過程中(原料接收、儲存、清理、粉碎、混合、制粒、冷卻、破碎、分級、打包、成品儲存等環(huán)節(jié))原料受沙門氏菌、大腸桿菌、肉毒桿菌、霉菌毒素等污染。要保證飼料產品的安全性,飼料加工企業(yè)必須實行HACCP管理制度,對飼料生產的全過程進行監(jiān)控。
1 配方設計
配方是確保生產安全飼料的關鍵,在配方設計過程中導致產品存在安全衛(wèi)生隱患的因素主要包括:①濫用藥物。②配方計算或抄寫、錄入錯誤。③配方設計時超量添加微量元素。④不按標準、配伍禁忌和停藥期要求使用藥物飼料添加劑。⑤對含抗營養(yǎng)因子的原料、重金屬和有害微生物含量較高的原料設計不科學或不限量使用。 為保證飼料安全衛(wèi)生,設計配方時,應嚴格遵守相關飼料法規(guī)及衛(wèi)生標準,嚴格執(zhí)行農業(yè)部第105號公告《允許使用的飼料添加劑品種目錄》和《飼料藥物添加劑使用規(guī)范》,以及“獸藥停藥期規(guī)定”,遵循配伍禁忌,嚴禁使用違禁藥物,嚴禁在反芻動物飼料中添加和使用動物源性飼料原料。
1.2 飼料原料
飼料原料是安全飼料生產最重要的一個控制點,嚴格控制原料的衛(wèi)生指標是飼料產品安全性保證體系的基礎。飼料原料來源較復雜,可能受到農藥、獸藥污染和有毒有害物質污染,或發(fā)霉變質。很多飼料成分中含有一些天然有毒有害物質,如生物堿、棉酚等。飼料原料在貯藏過程中還常受到蟲害、螨害與鼠害的侵蝕及微生物污染,直接影響到飼料產品的安全性。必須從原料的采購、接收、貯存、清理等方面進行控制,確保投入生產的飼料原料衛(wèi)生指標達到國家標準要求。
1.2.1 原料采購與接收
飼料加工企業(yè)應根據(jù)國家飼料原料有關標準和企業(yè)、當?shù)氐膶嶋H情況,制訂各種原輔材料的企業(yè)標準和原料接受檢驗規(guī)范,嚴格按企業(yè)標準體系表中制訂的原輔材料標準及進貨檢驗規(guī)范來接收原料,一旦發(fā)現(xiàn)不達標的原料拒絕入庫和投入生產。
1.2.2 原料的貯存
接收合格的原料還得靠科學的儲存管理才能確保在儲存過程中不再帶來危害,原料倉庫管理制度的落實也是關鍵控制點之一。原料在儲存工程中要做到:①確保正確堆放,做好原料標簽,包括品名、時間、進貨數(shù)量、來源、并按順序垛放,防止混雜和交叉污染。②原料應貯存在干燥、陰涼、通風的地方,保持良好的溫、濕度,防止霉變。③勤打掃、勤翻料,防火、防盜、防鼠害、蟲害和鳥害。④定期消毒。⑤貫徹先進先出、推陳儲新原則。
1.2.3 原料清理
常規(guī)原料必須經過清雜、去鐵處理以消除物理危害。在清雜工序中還可能把部分霉變結塊的原料篩理掉以降低化學或生物危害。一般規(guī)定大雜去除率為100%,鐵雜清除率≥99.5%。
1.3 加工過程
1.3.1 粉碎
粉碎工藝中受污染最嚴重的是物理危害,如飼料原料中混入金屬、石頭、塑料、玻璃等雜質,都會給后續(xù)工藝帶來無法彌補的嚴重后果。因此在粉碎前原料必須經過清雜、去鐵處理,粉碎過程中為防止錘片、篩片破裂產生的金屬雜質混入飼料中,應采購高品質的錘片、篩片,保證設備只產生正常磨損,磨損脫落的不會因材質不良而產生有害重金屬危害。同時原料的粉碎均勻度和粒度還將對混合均勻度和飼料離析分級產生影響,應根據(jù)產品要求確定并現(xiàn)場檢測粉碎粒度。
1.3.2 配料
準確配料是嚴格執(zhí)行生產配方的前提和保證,尤其是對飼料安全有直接影響的微量組分、藥物添加劑的準確計量非常關鍵,一旦差錯而又沒有及時發(fā)現(xiàn),在后續(xù)工段是無法彌補的,會帶來嚴重污染。添加劑預混料的配制一定要按配方稱量,嚴格記錄,按部就班,班長督促,品管員抽查,配一批核對一次原料用量與配方值是否相符,出錯立即報告,及時糾正。配料精度要定出誤差控制值:手工配制的添加劑誤差≤±1/1 000;電腦配料系統(tǒng)對單組分的配料誤差≤±2/1 000;總的配料誤差也應控制在≤±2/1 000。
1.3.3 混合
混合工序是飼料加工環(huán)節(jié)的核心,也是質量控制中最容易出問題的地方。飼料混合不均勻,或混合均勻的飼料在輸送、貯藏過程中產生離析分級現(xiàn)象,使混合均勻度大大降低,就會導致含藥飼料中部分飼料藥物含量超標。混合工序的關鍵是在投料正確、沒有交叉污染的前提下確?;旌暇鶆?,應根據(jù)不同飼料產品對混合均勻度變異系數(shù)的要求及混合機的性能,對混合的時間進行設定,以達到預期的混合效果,避免混合不均勻或過度混合。對混合均勻度變異系數(shù)的要求:配合飼料<10%,濃縮飼料<7%,添加劑預混合飼料<5%。
1.3.4 制粒或膨化
制粒(或膨化)是飼料廠最復雜的工藝,調質是制粒中最的關鍵步驟,充分調質有助于提高顆粒質量、減少有害微生物量。由于制粒(膨化)的高溫具有殺菌功能,當飼料因不慎造成少量微生物繁殖時,通過該工序的高溫殺菌作用,能適當減小飼料因沙門氏菌的污染而帶來的安全風險。如果調質處理時間不足、溫度不夠將導致飼料中的病菌不能徹底殺死。制粒(或膨化)工序的關鍵:控制蒸汽質量和溫度,確保調質溫度,確保制粒(膨化)溫度及后熟化程度達到最佳值,確保熟化度和水穩(wěn)定性。
1.3.5 冷卻干燥
飼料經調質、制粒(膨化)后產品的溫度和水分均較高,尤其是膨化料溫度高于100℃,水分也在22%左右,必須經過干燥、冷卻處理才能使料溫降?潦椅攏??執(zhí)锏槳踩?⒋嫻囊????帕A俠淙春笪露扔Σ懷??肪澄露?℃,水分含量應達到安全水分要求,否則由于顆粒內部較熱的水分外移到表面,霉菌污染和料倉腐蝕等問題都會發(fā)生,造成病原菌在成品中生長。
1.3.6 打包和成品管理
飼料打包過程中由于包裝物不潔可能帶來外源性污染,成品倉貯條件差,貯存過程中霉變或受鼠害、蟲害侵蝕等,也會造成飼料微生物污染。該工段重點控制成品粒度、含粉率、氣味和色澤等感官指標,同時檢查包裝材料是否無毒、無味、無污染,標簽是否達到標簽標準要求。入庫的成品必須按規(guī)格、品種及生產日期分區(qū)堆放,并保證通風、干燥,以保持飼料的新鮮度,防止霉變,同時應遵守先進先出、推陳儲新的原則。成品在發(fā)放過程中要保證成品出廠檢驗是合格的,庫存期限在控制的日期內,確保運輸工具潔凈,防止運輸途中遭受烈日暴曬和雨淋。
1.4 殘留和交叉污染控制
目前絕大多數(shù)飼料廠都用一條產量較大的生產線生產所有動物的配合飼料,這種工藝設備配置技術以及生產的產品配方數(shù)量的增加是交叉污染形成和不能完全消除的主要原因。飼料廠應采取措施避免藥物通過設備殘留造成不安全的藥物飼料交叉污染,以及避免反芻動物飼料與限制使用的動物源性飼料發(fā)生不安全污染。減少交叉污染主要應采取以下措施。
1.4.1 工藝設計
在進行飼料加工工藝設計時,要盡可能縮短輸送距離,少用水平輸送設備,盡量利用分配器和自流的形式。對于水平輸送設備,由于結構的原因,或多或少存在殘留,應盡可能采用帶自清功能的刮板輸送機。在滿足工藝要求條件下,盡量減少物料的提升次數(shù)和過渡料斗的數(shù)量。吸風除塵系統(tǒng)盡可能設置獨立風網,將收集的粉塵直接送回到原處,這樣不會引起飼料的二次污染,尤其是加藥的復合預混料的生產更應這樣處理。微量組分的計量應盡量安排在混合機的上部,如果在計量和稱重后必須提升或輸送,則必須使用高密度氣力輸送,以防止分級和殘留。藥物類的高危險微量組分則必須直接添加到混合機中。對于加藥飼料生產盡可能采用專用生產線,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交叉污染危險性。
1.4.2 設備設計和工作精度
生產高質量飼料產品,應該保證計量設備的工作精度,計量設備應根據(jù)不同配比的物料特性來選擇,采用大小合適的電子秤稱量不同的組分,最小組分不應小于其最大稱重的4%。混合機的設計應該保證在每一批次物料混合完畢后只有盡量少的物料殘留在混合機中,殘留量應不超過混合機每批額定混合產量的0.05%~0.2%。輸送設備都會有殘留導致交叉污染,必須有容易進入的和易于清理的設計,如有可能,應該具有自動清理功能,設備的內表面和過渡部位必須清潔、光滑,不留死角。
1.4.3 物理清洗
真空吸塵、清掃、洗刷是常見的3種物理清洗法。針對可能發(fā)生不安全交叉污染的設備應制定書面的清理規(guī)程,培訓操作人員履行他們的清理職責,所有設備的清理都要記錄下來,并定期核實清理規(guī)程的有效性。
1.4.4 排序法加工
排序法是指根據(jù)“防交叉污染”來安排不受交叉污染威脅的產品生產。飼料應按照預先確定的次序進行加工,以防止違禁藥物殘留和限制使用的動物源性飼料的不安全污染,排序法應該被應用到整個加工系統(tǒng),即從待粉碎倉開始到成品倉結束。
1.4.5 沖洗
沖洗就是使用一定數(shù)量的一種原料,如玉米粉、豆粕或麥麩等,帶走先前加工藥物飼料或動物源性飼料時輸送設備上的殘留。沖洗應從待粉碎倉開始,貫穿整個生產流程,應將沖洗規(guī)程寫入飼料生產報告中,并定期認真檢查加工設備來確認沖洗程序的有效性,給用過的沖刷料貼上合適的標簽并儲存,以備可使用它的飼料再次利用。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lián)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