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數據顯示,自2004年起,我國糧食進口量呈大幅度增加的態(tài)勢。2004年我國凈進口糧食1784萬噸,2007年凈進口糧食升到3000多萬噸,2009年又快速地增加到4894萬噸。2011年我國糧食進口量超過了6000萬噸,經核算,我國現在糧食的自給率總體水平不足90%。
2011年與2007年相比,糧食進口量增長一倍,年均增長19%。今年上半年我國糧食進口達4085萬噸,同比增長41.2%。玉米、稻米和小麥三大主糧全部出現凈進口,且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較大。
為什么會出現糧食產需缺口不斷擴大的趨勢呢?從供給角度來看,根本原因在于我國糧食生產的自然資源稟賦先天不足。目前,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為1.38畝,并呈現減少的趨勢。另一方面,我國人均淡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糧食“八連增”后,產量基數高,資源約束日益凸顯。2007年至2011年我國糧食產量年增長率為3%,而進口糧食年增長率為19%,且呈現遞增趨勢。從需求角度看,隨著經濟的發(fā)展,我國的食物構成發(fā)生了歷史性變化,居民對口糧需求減少,但是對肉蛋奶消費需求快速增長,糧食消耗總量總體呈剛性增長。
據統計,我國人均口糧消費量由1978年的225公斤下降到2009年139公斤,人均肉類消費量由1.2公斤上升到26.6公斤。過去30多年來我國口糧消費量并未增加,在口糧消費量降低的同時,肉、蛋、奶等畜禽產品的消費量相應上升,飼料用糧快速增長。以2010年數據為例,2010年飼料用糧比2005年增加700多億斤,增長20%以上,約占國內糧食消費增加量的2/3以上。同期,我國生豬、蛋雞、奶牛規(guī)模養(yǎng)殖比例分別上升到66%、82%、47%。
可見,我國飼料用糧遞增速度已明顯高于糧食總產量的遞增速度,且與畜牧業(yè)規(guī)模養(yǎng)殖關系很大。
任繼周院士測算,隨著食物結構的改變和畜牧業(yè)規(guī)?;壤岣?,到2020年以滿足16億人對畜禽產品需求為目標,飼料糧需求將可能增加到4億噸,將占糧食消費需求總量45%以上。飼料糧已成為糧食消費剛性增長的主要需求。近年來,作為飼料主要原料的玉米進口量增加的速度也證明了這一點?,F階段我國糧食產量增長滯后于需求增長的格局已基本形成。飼料糧短缺影響我國畜牧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將成為我國糧食安全的主要問題。
|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