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 矮子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講理,還是講禮?·張香華

  [復制鏈接]
21
發(fā)表于 2011-6-23 09:26:54 | 只看該作者
3,禮和理對社會發(fā)展起什么作用?

很簡單,一句話,按照古代圣賢的意思,禮的作用,是解決“鸚鵡能言”不那啥,而“猩猩能言”不那啥的問題,也就是,用合于“道”的社會規(guī)范,來區(qū)別開人類社會和群居動物的區(qū)別。

這個作用,相當于在數軸上定出一個原點,您說,原點,對于在x軸和y軸的正方向上累加,作用大不大?如果沒有原點呢?所有累加都是非法。同樣,沒有上古制禮,就沒有人類社會。

至于“理”,我已經說過,他和“禮”是互為表里,互為體用的,圍繞道而已,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系,只論其一即可,另外一個,可以類比。

當然,“禮”也不是不變的,前文已經論述過程朱理學對《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的“親”了,所以,禮,理和道,都是變的,禮要隨著,甚至更多時候是“推”著社會的變化和進步的。這,就是讀書人的責任。

當整個社會都浮躁,都不堅持了,讀書人,就更加有義務堅持自己的兩個本分了,這叫不失禮;而不是領著頭懷疑,質疑,甚至反對,踐踏文明,這,就成了失禮了。

另外,禮對于社會的推動,還表現在對于終極理想的界定和描述----雖然這個描述也需要適時而解釋,但里面是有一個東西不變的,那就是《小戴禮》中《禮運》篇中“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部分。

除了對整個社會的作用,禮,還對社會中的個體,即個人,發(fā)揮著作用,往書上說,有記載孔子言行中對于儒生節(jié)操界定的《儒服》,往現實中說,有如同奧黛麗.赫本一樣令人不敢仰視的氣質底下所蘊含的東西----當然,不可能每個人都看到,看到了,也不一定認得出來,就更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了----雖然如此,但那個東西,它有----它,養(yǎng)成了氣質,而禮,養(yǎng)成了它----它是啥?叫修養(yǎng)。扯遠了。

總結一下,禮對于社會發(fā)展的作用:

1,定出原點。

2,定出最高理想,也就是“終點”。

3,伴隨并推動社會進步。

4,規(guī)范,化育社會中的個體----個“人”(必須是有人格的“人”才能化育,行尸走肉,生生死死而已,是化育不了的)。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2
發(fā)表于 2011-6-23 09:37:44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矮子 的帖子

借與矮子兄的討論,孤城就禮和禮的作用,講一下自己的看法,如果能夠引起一兩個人的略微思索,我想,也算是我與矮子兄的功德了。

孤城淺陋,本不敢妄談古今----我說過,如果孤城生在50年前,則不敢妄言,如果生在百年前,則唯仰慕自卑而已,如生在150年前,面對諸賢,孤城但匍匐在地而已,安敢立身而侍?更罔談開口了,不過時至今日,孤城怕的是,即便孤城開口,又幾人能聽呢?今斗膽獻丑,淺陋自不待言,而如果博得哪怕一人二人之認同,或反駁乃至唾棄,孤城也算對得起讀書人的身份了----但博矮子兄與諸君一笑。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3
發(fā)表于 2011-6-23 09:43:26 | 只看該作者
何為職場禮儀?“禮儀者敬人也”-----禮儀,只為禮的很小的一部分,甚至是最表層的一部分,把禮儀混同禮,與把孤城的一只手,甚至一套外衣混同孤城本身,又有什么區(qū)別?以后孤城赴宴,何必親往?托人捎過一身衣服去就完了----這行嗎?不行!為啥,衣服不會吃飯,而孤城會,禮儀不會激發(fā)人捍衛(wèi)真理的必死之心,而禮會。

這就是區(qū)別。

混淆禮和禮儀,混淆孤城和孤城的西裝,混淆局部和全部,都是不可以的。

以上,算是給列位看官提個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4
 樓主| 發(fā)表于 2011-6-23 11:23:39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葉赫娜蘭.孤城 的帖子





有沒有這個必要主要指是不是所有的禮都有理。



禮的內容繁多,范圍廣泛,涉及人類各種行為和國家各種活動。影響深遠和流傳廣泛的例子很多。舉兩條。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陳勝道:“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兩個人身份地位決然不同,說出的道理符合當時社會的禮么?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5
發(fā)表于 2011-6-23 11:44:55 | 只看該作者
回復 矮子 的帖子

我引用自己,回答一下是不是所有的禮都有理吧:

“是不是所有禮都有理?這個回答是肯定的。當然,如果說虛禮,偽禮沒有理,遠離道也行。不過,我們不妨這樣類比著問,比如,“是不是所有人都有生命?”回答也是肯定的,但是,你要說,死人和假人(比如塑像)就沒有生命,雖然也行,但有點“腦際急轉彎”的味道了,這根本就不是提問和討論了。----禮,和理的關系,大致如是!”

也就是說,禮,與道一起變化的禮,和理,互為表里,同為道的外在表現。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6
 樓主| 發(fā)表于 2011-6-23 12:47:19 | 只看該作者
葉赫娜蘭.孤城 發(fā)表于 2011-6-23 11:44
回復 矮子 的帖子

我引用自己,回答一下是不是所有的禮都有理吧:



陽貨是孔子在政治上非常鄙視和反對的“亂賊臣子”,孔子不愿意與其交往,更不愿意去他手下做官。但是卻屈于禮制的要求,不得不在接到陽貨送來的禮物之后回拜他。對陽貨的質問,孔子還是如實回答。于是就有了陽貨欲見孔子 。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鬃訒r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涂。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痹唬骸皯哑鋵毝云浒?,可謂仁乎?”曰:“不可?!薄昂脧氖露绞r,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笨鬃釉唬骸爸Z,吾將矣?!?


當然,孔子也有言而無信的時候。


過蒲,會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車五乘從孔子。其為人長賢,有勇力,謂曰:“吾昔從夫子遇難于匡,今又遇難于此,命也已。吾與夫子再罹難,寧斗而死?!倍飞跫?。蒲人懼,謂孔子曰:“茍毋適衛(wèi),吾出子。”與之盟,出孔子東門??鬃铀爝m衛(wèi)。子貢曰:“盟可負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聽?!?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7
發(fā)表于 2011-6-23 15:34:09 | 只看該作者
要盟也,神不聽。

----是言可謂知禮者也----當然,后人評論夫子言論,謂之“知禮”,就好像評論牛頓算對了1+1=2一樣,既有點淺薄,也有點無聊----孤城就無聊一次吧!

為什么呢?孤城要無聊一次?----為了證明,夫子并非出言不信----當然,證明夫子并非出言不信,也挺無聊的,如果不像夸獎牛頓做對了1+1=2,也像夸獎萊布尼茲做對了1+1=2差不多。

只不過后來,會算1+1=2的人少了,就不相信萊布尼茲和牛頓會計算1+1=2了,更罔論微積分。

我們懷疑古人的品行道義,基本如此!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8
發(fā)表于 2011-6-23 16:04:16 | 只看該作者
把虛禮,偽禮甚至是非禮,等同于“禮”,然后,隨著質疑虛禮,偽禮和非禮的過程,質疑“禮”本身,未必是可取的。

當然,禮,也不是不能質疑,但是,在質疑之前,總得知道禮是怎么回事吧?

對于身上的污泥,我們要給孩子洗一洗,而不是把污泥等同于孩子,然后把他給掐死了----為什么呢?因為我們心中有一個干凈的人,一個人的標準,模型,模板。遇到虛禮,偽禮,甚至非禮這些污泥的時候,我們卻想把把“禮”這個孩子給掐死,為什么呢?因為社會已經不知道什么是禮很久了。

多久?諸位自己想:

鸚鵡能言,不離于禽,猩猩能言,不離于獸,人類從父子聚麀的群婚制走來,建立家庭,建立國家,形成擁有善惡標準的人類社會,才不過幾千年時間,而近幾十年,甚至近十幾年,甚至近幾年,我們就把這短短幾千年的積累,幾乎斷送殆盡!

這效率也忒TM高了----所以,我說,很久!無禮,失禮,非禮也很久,向著禽獸的方向也“發(fā)展”了很久!

是為“十億行尸十億肉,不是牛肉是豬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29
 樓主| 發(fā)表于 2011-6-23 19:26:32 | 只看該作者




[轉]孔子:偉大教育家、有問題思想家和失敗政治家!
      孔子是影響中國兩千年來歷史的重要人物。
      他開創(chuàng)了平民教育觀,在他生存年代把教育權利傳播到貴族以外,雖然那個年代推崇平民教育的人不少,然而親身力行和創(chuàng)立平民教育觀念貢獻最大的的非孔子莫屬,從這點看,東周后期將貴族教育權推行到平民,甚至賤民當中,是偉大的行為和事業(yè),即使在近百年批判孔子的時代中,也無法抹殺調孔子教育的貢獻作用。
      孔子在教育的同時,一直向學生灌輸禮樂仁義思想,孔子這套思想在等級森嚴的前中期周朝和禮崩樂壞的后期周朝,都是完美的思想,不過這套思想是復古,復周制的思想體系,與改朝換代,打破周朝等級制度格格不入,這套理念不僅在民間還是王國中都遭到摒棄和冷漠,然而隨著漢朝為了建立永久的等級世襲制度,孔子那套當年毫無市場的東西卻在漢武帝手里轉成儒術。孔子理念——孔學——儒學——儒家——儒術——儒教——禮教,在皇權統治者手里不斷閹割和篡改,一方面給予孔子非常高的榮譽地位,另一方面把孔子復周制的等級體系篡改為適應皇權統治的儒教和禮教,到了摧殘中華民眾心靈和智慧無以復加的時代時,幾乎沒有多少人再為其推崇,五四運動是徹底反省儒教和皇權等級制的時代,這點也是近現代中國紀念五四的理由和動機。
      孔子時時想復周朝等級制度的理念,根源于自身貴族沒落的恥辱和悲涼,一生注意名節(jié)的孔子不得不說是深受貴族沒落影響至深的亂世人物,他幼年和青年的曲折和磨難,給予他堅定的信念和志向,同時也給予他偏激的政治觀,這種復周為核心的政治觀在東周末期群雄爭強的年代不但不受到重用,而且處處受到王公諸侯大夫的警惕和排斥,孔子周游列國十載,沒有一絲政治成就,只能算是個失敗的政治家。
      到了晚年,對周姬昌演化的周易愛不釋手正說明孔子一生追求復周,無力復周和周朝無天的寫照和反映,周易是一部帝王之書,只準周天子和王儲才能閱讀的書籍,卻讓孔子感慨萬分,沉湎期間,不得不說是孔子悲慘的政治生涯與他推崇的周易只是幻影對照。周朝滅亡,天之愿望,非孔子能逆轉。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30
發(fā)表于 2011-6-23 21:26:19 | 只看該作者
“有問題思想家”?

馬克思怎么教育我們的?一切歷史的,都是歷史的,過了2000年,馬克思的結論如果正確,就是嘲笑他自己了。

同樣,在周朝看,其實是看得出孔夫子是“有問題思想家”嗎?如果可以,我還可以罵我們的黃帝呢,你黃帝,憑啥不會微積分?。?br />
我一直在說,道不變的實質,是變,禮的實質,也是變,諸位希望用運動隊觀點看這個世界!不然,讀書人就成了“腐乳”或“犬儒”或“小人儒”了----當然,僅限讀書人,其他的,嘿嘿,禽獸耳,與人何干,更罔論“儒”。
回復 支持 反對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發(fā)布主題 快速回復 返回列表 聯系我們
中國畜牧人網站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

中國畜牧人養(yǎng)豬微信公眾號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4-8 17:48,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