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24歲的楊鳳同志尚未從昆明西南聯大畢業(yè),便考取了公派留美的資格。楊鳳同志在西南聯大讀的是化學系,報考公費留學考的化工,可臨走時,有人動員說“中國很窮,很缺乏農業(yè)人才,希望有人學農業(yè)”,楊鳳同志于是決定改學畜牧。
云南麗江,盛產好馬。出生在云南麗江的納西族小伙子楊鳳,自小便對馬很感興趣。在美國依俄華州立大學讀本科時,楊鳳同志遇上了一位對養(yǎng)馬有很深造詣的教授。報考碩士研究生時,喜歡馬的楊鳳很想成為這位教授的學生。但教授說,你們中國豬最多,你應該去學養(yǎng)豬,學養(yǎng)馬是沒有前途的。楊鳳聽從教授有勸告,拜在了一位著名的養(yǎng)豬教授的門下。
1951年,楊鳳同志即將獲得動物營養(yǎng)學博士學位的時候,周恩來總理歡迎海外留學生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講話傳到美國,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中激起了極大的反響。這時,先期回國的華羅庚教授在美國《華僑日報》上發(fā)表了著名的《歸去來兮》。這些,都深深打動并影響了楊鳳。
楊鳳向校方提出了回國的要求。這令他的導師十分驚訝:“你是不是瘋了?”導師怎么也不理解他為什么要放棄即將到手的美好前程,回到又窮又落后的祖國。面對導師的苦苦相勸,楊鳳絲毫不為所動。最終,他沖破層層阻撓,于1951年回到了新生的人民共和國。
回國之初,楊鳳同志了解到農民養(yǎng)一頭豬要花幾年的時間,不禁感觸萬分:“中國的養(yǎng)豬業(yè)太落后了!”從此他將他的目光牢牢地盯在了養(yǎng)豬上,這一盯就是近半個世紀。
最初,楊鳳同志受聘于北京農大,后應主持西南地區(qū)文化教育工作的楚圖南先生之邀,到西南農學院畜牧系任系主任。沒多久他又轉到川大農學院,1956年,川農在雅安獨立建院,他便一同來到偏僻的雅安,工作至今。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