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犬肝臟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犬肝臟疾病就其性質(zhì)及臨床表現(xiàn)可分為急性黃疸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根據(jù)病因可分為細菌性肝炎,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損傷性肝炎。本文對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加以探討,從而找到有效的治療方法。
一、肝功檢查的分類
①反映肝細胞損傷的試驗:包括血清酶類及血清鐵等,以血清酶檢測常用,如谷丙轉(zhuǎn)氨酶( ALT)、谷草轉(zhuǎn)氨酶(AST)、堿性磷酸酶(ACP)、γ-谷氨酰轉(zhuǎn)肽酶(γ-GT)等等。臨床表明,各種酶試驗中,以ALT、AST能敏感地提示肝細胞損傷及其損傷程度,反應急性肝細胞損傷以ALT最敏感,反映其損傷程度則AST較敏感。在急性肝炎恢復期,雖然ALT正常而γ-GT 持續(xù)升高,提示肝炎慢性化。慢性肝炎γ~GT持續(xù)不降常提示病變活動。
②反映肝臟排泄功能的試驗:檢測肝臟對某些內(nèi)源性(膽紅素、膽汁酸等)或外源性(染料、藥物等)高攝取物排泄清除能力,臨床的檢測膽紅素定量的常用,總膽紅素大于17.1μmd/ L為黃疸病例,如果膽紅素進行性上升并伴ALT下降,叫做酶膽分離,提示病情加重,有轉(zhuǎn)為重癥肝炎的可能。
?、鄯从掣闻K貯備功能的試驗:血漿的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時間(PT)是通過檢測肝臟合成功能以反映其貯備能力的常規(guī)試驗。ALb下降提示蛋白合成能力減弱,PT延長提示各種凝血因子的合成能力降低。
④反映肝臟間質(zhì)變化的試驗:血清蛋白電泳已基本取代了絮濁反應,γ-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評價慢性肝病的演變和預后,提示枯否氏細胞功能減退,不能清除血循環(huán)中內(nèi)源性或腸源性抗原物質(zhì)。此外,透明質(zhì)酸、板層素、III型前膠原肽和IV型膠原的血清含量,可反映肝臟內(nèi)皮細胞、貯脂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的變化,與肝纖維化和肝硬化密切相關(guān)。
二、發(fā)病機理
(一)、慢性肝炎、肝硬化
慢性肝炎是由各種致病因素引起的肝臟慢性炎癥的疾病,包括慢性持續(xù)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以及肝硬化。
(二)、急性肝炎
1、 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肝細胞發(fā)生變性、壞死、溶解,導致本病的發(fā)生。由于肝細胞變性、壞死以及炎性腫脹,影響膽汁的形成和排泄,大量的膽紅素滯留,毛細膽管擴張、破裂,從而進入血液和竇狀隙,血液中的膽紅素增多,引起黃疸。
2、 由于膽汁排泄障礙,血液中膽酸鹽過多,刺激血管感受器,反射性引起迷走神經(jīng)中樞興奮,心率減慢。
3、 因排泄到腸道中的膽汁減少,影響脂肪的消化吸收,并使腸道弛緩,蠕動緩慢,故發(fā)病初期發(fā)生便秘癥狀。
4、 腸道內(nèi)容物腐敗分解加劇,脂肪代謝障礙,發(fā)生灰淡色、有強烈臭味的腹瀉。
5、 腸道中Vk的合成與吸收減少,凝血酶原降低形成出血傾向。
6、 由于糖代謝障礙,肝糖元減少,ATP生成不足,難以維持機體生命活動的需要。
7、 由于肝糖原減少。草酰乙酸也減少或缺乏,所以脂肪分解形成的乙酰輔霉A及由丙酮酸所形成的乙酰輔霉A也難以進入三羧酸循環(huán)而徹底氧化,以致血中脂類含量升高;同時血液中不僅乳酸含量增多,而且酮體也升高,致使集體發(fā)生酸中毒。
8、 在正常情況下,氨基酸脫氨基后形成氨,在肝內(nèi)經(jīng)鳥氨酸循環(huán)生成尿素而解毒。由于肝細胞變性、壞死,引起氨基酸的脫氨基及尿素合成障礙,血液及尿液中尿素含量減少,血氨含量升高;血氨過高時,氨可擴散入腦,并與α—酮戊二酸結(jié)合形成谷氨酸,繼而生成谷氨酰胺;由于α—酮戊二酸減少,三羧酸循環(huán)障礙,影響腦細胞的能量供應,出現(xiàn)昏迷等神經(jīng)癥狀。
9、 肝臟合成蛋白質(zhì)功能顯著降低,血漿內(nèi)的白蛋白、纖維蛋白原減少,膠體滲透壓下降,引起浮腫。
三、肝炎的診斷治療
(一)慢性肝炎:根據(jù)具體情況采用綜合性治療方案,包括:改善和恢復肝功能,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抗病毒,抗纖維化等治療。
1、 藥物治療:原則是合理用藥,避免損害肝臟藥物。
⑴ 改善和恢復肝功能:①非特異性護肝藥:維生素類,還原型谷胱甘肽,肝泰樂等。②降酶藥:五味子類(聯(lián)苯雙酯等),山豆根類(苦參堿等),甘草提取物(甘草酸苷等),垂盆草,齊墩果酸等有降轉(zhuǎn)氨酶作用。③退黃藥物:丹參,茵枝黃,門冬氨酸鉀鎂,前列腺素E1,腺苷蛋氨酸,低分子右旋糖酐,苯巴比妥,山莨菪堿,皮質(zhì)激素等。
⑵ 免疫調(diào)節(jié):如胸腺素或胸腺肽,轉(zhuǎn)移因子,特異性免疫核糖核酸等。有報道白介素2(IL-2),LAK細胞回輸,左旋咪唑涂布劑,某些中草藥提取物如豬苓多糖、香菇多糖、肝炎靈注射液等亦有免疫調(diào)節(jié)功效。
⑶ 抗肝纖維化:主要有丹參、冬蟲夏草、核仁提取物、γ干擾素等。丹參抗纖維化作用有較一致共識,研究顯示其能提高肝膠原酶活性,抑制Ⅰ、Ⅲ、Ⅳ型膠原合成。γ干擾素在體外試驗中抗纖維化作用明顯,有待更多臨床病例證實。
⑷ 抗病毒治療:目的是抑制病毒復制,減少傳染性;改善或減輕肝損害;提高生活質(zhì)量;減少或延緩肝硬化、肝衰竭或HCC的發(fā)生。符合適應癥者應盡可能進行抗病毒治療。最近發(fā)表的亞太慢性肝病治療共識(2005)認為,持續(xù)的病毒抑制是減少肝損害和病情進展的關(guān)鍵。
1) α干擾素 (IFN-α):可用于慢性肝炎抗病毒治療,它主要通過誘導宿主產(chǎn)生多種細胞因子,在多個環(huán)節(jié)抑制病毒復制。干擾素療效與病例選擇有明顯關(guān)系,以下是有利于干擾素療效的因素:肝炎處于活動期,ALT升高,組織病理有活動性炎癥存在;病程短;病毒載量低等。
① IFN-α治療慢性肝炎:有HBV復制(HBeAg陽性及HBV DNA陽性)同時ALT異常者適合IFN-α治療。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宜用IFN-α:a.血清膽紅素>正常值上限2倍;b.失代償性肝硬化;c.有自身免疫性疾病;d.有重要器官病變(嚴重心、腎疾患,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以及神經(jīng)精神異常等)。
2) 拉米夫定(lamivudine):是一種逆轉(zhuǎn)錄酶抑制劑,具有較強的抑制HBV復制的作用,可使HBV DNA水平下降或陰轉(zhuǎn)、ALT復常、改善肝組織病變。但與其他抗病毒藥一樣,不能清除細胞核內(nèi)cccDNA,停藥后cccDNA又啟動病毒復制循環(huán)。
3) 其他抗病毒藥物 阿德福韋(adefovir):最近在我國已批準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療,起效較拉米夫定慢,但耐藥較少,對拉米夫定耐藥株有效。恩替卡韋(entecavir)和B-L胸苷(L-dT):均證實有明顯抑制HBV DNA復制作用,處于臨床驗證階段。泛昔洛韋(famciclovir):效果遜于拉米夫定,每日口服三次,每次0.5mg。單磷酸阿糖腺苷:主要抑制病毒DNA的合成。劑量前5天,10mg/Kg,分兩次肌注,后減半。
(二)急性肝炎:本病的病程經(jīng)過較為急劇,治療中應采取及時排除病因,加強動物護理,運用保肝利膽藥物,清腸止酵等。
1、保肝利膽:通常用25%葡萄糖注射液靜脈注射,同時運用VC、VB1必要時可用肝泰樂注射液或胰島素。皮下注射氨甲酰膽堿或毛果蕓香堿以促進膽汁分泌和排泄。
2、對于黃疸明顯者可用苯巴比妥活天冬氨酸鉀鎂。
附1:中醫(yī)臨床辨證
1.濕熱內(nèi)蘊
(A)熱重于濕:
證候:身目俱黃,其色鮮明如橘子色,口干口苦,惡心厭油,納差,上腹脹滿,大便秘結(jié),小便黃赤。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弦滑而數(shù)。
治法:清熱利濕。
方藥:茵陳蒿湯加味。茵陳40g,梔子12g,大黃9g(后下),制鱉甲9g,生石膏50g。
(B)濕重于熱:
證候:身目俱黃,其色較鮮明,口淡或粘,惡心納呆,胸脘痞滿,倦怠乏力,便溏或粘滯不爽,小便黃。舌質(zhì)淡而潤,苔白膩,脈弦滑。
治法:利濕清熱,健脾和中。
方藥:茵陳五苓散。茵陳30g,茯苓20g,白術(shù)15g,豬苓20g,澤瀉15g,桂枝6g,制鱉甲9g。
2.寒濕困脾
證候:身目皆黃,其色較晦暗,嘔逆納少,脘悶腹脹,畏寒肢冷,身體困倦,大便稀溏,小便色黃。舌質(zhì)淡,苔白膩,脈濡緩或沉遲。
治法:溫陽散寒,健脾利濕。
方藥:茵陳術(shù)附湯。茵陳20g,制附子9g,白術(shù)15g,干姜6g,茯苓15g,澤瀉12g,甘草6g,制鱉甲9g。
3.熱毒內(nèi)陷
證候:起病急驟,突然出現(xiàn)黃疸,脘腹脹滿,煩躁口渴,極度乏力,口有肝臭味,大便秘結(jié),小便黃赤,或伴高熱,病情迅速惡化,衄血。舌質(zhì)紅絳,苔黃膩或干燥,脈弦數(shù)或弦大。
治法:清熱解毒,涼血救陰。
方藥:犀角地黃湯合黃連解毒湯。水牛角30g(先煎)黃連15g,黃芩15g,黃柏12g,生地15g,赤芍15g,丹皮12g,制鱉甲9g。
4.肝郁氣滯
證候:右脅或兩脅脹痛,痛無暄外,胸悶腹脹,易急躁,時時呻呤。舌質(zhì)略紅,苔薄白,脈弦。
治法:疏肝解郁,行氣活血,解毒祛邪。
方藥:逍遙散加味。柴胡12g,當歸15g,白芍12g,茯苓15g,白術(shù)12g,香附12g,陳皮12g,郁金15g,丹參15g,制鱉甲9g。
5.肝郁脾虛
證候:兩脅脹痛,腹脹,肢困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舌淡或暗紅,苔薄白,脈沉弦。
治法:龍膽瀉肝湯
早晨:龍膽瀉肝湯合補中益氣湯
方藥:龍膽草10g,梔子12g,黃芩15g,生地12g,車前子15g,木通9g,澤瀉12g,當歸12g,制鱉甲9g,炙黃芪25g,白術(shù)15g,陳皮12g,升麻15g,柴胡12g,黨參15g,甘草9g,
6.氣滯血瘀
證候:兩脅刺痛,痛有定處,小腹疼痛。舌質(zhì)紫暗或有瘀斑?;蛏嘞虑嘟钆瓘?,脈弦澀。
治法:行氣化瘀。
方藥:膈下逐瘀湯。桃仁12g,紅花9g,五靈脂12g,元胡15g,烏藥10g,川芎12g,香附12g,當歸15g,赤芍12g丹皮10g,枳殼12g,甘草6g,制鱉甲9g,大黃蜇蟲丸三丸。
7.肝腎陰虛
證候:頭昏目眩,兩目干澀,咽干口燥,右脅隱痛,四肢癱軟,舌質(zhì)紅,少苔或無苔,脈弦細數(shù)。
治法:滋補肝腎,養(yǎng)血活血。
方藥:一貫煎去川楝子加枳實。生地20g,沙參15g,當歸15g,枸杞15g,麥冬15g,制鱉甲9g。
8.脾腎陽虛
證候:面色不華或晦暗,畏寒肢冷,食少腹脹,便溏或完谷不化,或五更泄,肢脹浮腫,小便清長或尿頻。舌胖淡,苔白,脈沉細。
治法:溫補脾腎。
方藥:附子理中丸合腎氣丸。黨參13g,白術(shù)15g,干姜6g,制附子9g,桂枝6g,熟地黃12g,山藥20g,茯苓15g,山茱萸10g,炙甘草6g,制鱉甲9g。
9.氣陰兩虛
證候:心悸氣短,全身乏力,口燥咽干,五心煩熱,納差腹脹,大便溏瀉。舌質(zhì)淡或紅,苔薄白或無苔,脈沉細無力。
治法:益氣養(yǎng)陰。
方藥:香砂六君子湯合生脈飲加減。黨參15g,白術(shù)12g,茯苓15g,麥冬15g,五味子10g,生地15g,枸杞15g,炙甘草6g,木香6g,砂仁12g,制鱉甲9g。
10.痰濕熱結(jié)
證候:右脅脹悶不適或脹痛,體虛乏力,大便粘滯不暢,納呆、口苦、尿黃,舌紅苔白膩或黃膩,脈弦滑數(shù)。
治法:化痰利濕瀉熱。
方藥:蒿芩清膽湯加減,青蒿20g,黃芩12g,陳皮15g,半夏15g,竹茹15g,茯苓20g,枳殼15g,滑石25g,青黛12g,制鱉甲9g,煅牡蠣20g。 |
評分
-
查看全部評分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來源互聯(lián)網(wǎng),僅供畜牧人網(wǎng)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quán)利,請及時聯(lián)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