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健康受黃曲霉毒素的危害主要是由于人們食用被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對于這一污染的預防是非常困難的,其原因是由于真菌在食物或食品原料中的存在是很普遍的.國家衛(wèi)生部門禁止企業(yè)使用被嚴重污染的糧食進行食品加工生產(chǎn),并制定相關的標準監(jiān)督企業(yè)執(zhí)行.但對于含黃曲霉毒素濃度較低的糧食和食品無法進行控制.在發(fā)展中國家,食用被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與癌癥的發(fā)病率呈正相關性.亞洲和非洲的疾病研究機構的研究工作表明,食物中黃曲霉毒素與肝細胞癌變 (Liver Cell Cancer,LCC) 呈正相關性.長時間食用含低濃度黃曲霉毒素的食物被認為是導致肝癌,胃癌,腸癌等疾病的主要原因.1988年國際腫瘤研究機構(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 將黃曲霉毒素B1列為人類致癌物.除此以外,黃曲霉毒素與其它致病因素(如肝炎病毒)等對人類疾病的誘發(fā)具有疊加效應.
1,薄層層析法
薄層層析(Thin-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在黃曲霉毒素研究方面應用最廣的分離技術.自1990年,它被列為AOAC (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gricultural Chemists)標準方法,該方法同時具有定性和定量分析黃曲霉毒素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