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皮豆粕,又稱脫皮大豆粕(Delulled Soybean Meal)或高蛋白脫脂大豆粕(Hip ro Soybean Meal ) ,是指大豆經清理、調質、破裂、去皮、壓片,并在特定條件下由有機溶劑正己炕及其同類碳氫化合物脫脂,再經烘烤、粉碎后制成的粉狀物。去皮豆粕作為大豆去皮浸出新工藝的產物,其商業(yè)化生產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期,我國于20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引進。目前,越來越多的大型制油企業(yè)已經建立或準備采用國際先進的去皮浸提工藝,將有越來越多的去皮豆粕進入市場。 去皮豆粕的感官特性有別于帶皮豆粕,總的表現(xiàn)為淡黃色、細粉或粗粉狀、氣味清淡、手感滑爽或稍粗糙、容重值較大,約為667. 3 g/ L、16 目篩上物比例較小,約為45. 7 %。去皮豆粕加工中應用了大豆制油工藝新技術,如熱脫皮、破碎、擠壓膨化、低溫脫溶、閃蒸脫溶和后干燥技術等。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所得去皮豆粕的抗營養(yǎng)因子含量降低,有效氨基酸含量和利用率得到逐步提高。傳統(tǒng)壓榨工藝與去皮浸出工藝相比,蛋白質與賴氨酸含量降低;蛋白質溶解度顯著降低,相差約19. 2%;而粗脂肪含量變異較大,相差約5. 9%。顯然,從出油率及豆餅粕品質考慮,現(xiàn)代去皮浸出新工藝都優(yōu)于傳統(tǒng)壓榨制油工藝(康玉凡等,2005a)。1去皮豆粕的營養(yǎng)價值 與普通豆粕相比,去皮豆粕最主要的優(yōu)勢在于:一方面其本身含蛋白和能量都較高,在配方中留出了更多的空間來容納更多的谷物原料,并可提高顆粒料的加工質量;另一方面由于現(xiàn)代榨油技術使其品質更加穩(wěn)定,氨基酸的消化率也有所提高,可顯著提高畜禽生產性能。顯然,從經濟上考慮,如果想以同樣的運輸成本買到更多蛋白質的話,那么還是買去皮豆粕比買非去皮豆粕更為合算。去皮豆粕與普通豆粕的營養(yǎng)指標見表1。 表1帶皮豆粕與去皮豆粕營養(yǎng)指標比較 %
資料來源: Dale, N. Feedstuffs, July , p24(1996) |
畜牧人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lián)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4-21 18:05,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